氣象署預測,颱風近中心強風上午將通過恆春半島及台東南端,通過的區域易有14級以上強陣風及豪雨。
隨後中菲南海爭端不斷升級,8月22日,菲律賓再次出動兩艘船,成功突破中國海警封鎖,並在仁愛礁完成運送物資的任務。中國外交部當時則指控,美方提出啟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可能性,是在「威脅中國」。
「西菲律賓海國家特遣部隊」聲明表示,這項任務是由菲律賓武裝部隊(AFP)西部司令部和菲律賓海岸警衛隊(PCG),根據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的指示, 共同完成的任務。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 Jr.)當時對中國在海上的」危險行動」表示擔憂,稱菲律賓政府已準備好應對潛在的緊急情況,包括中國和菲律賓船隻有可能會在爭議海域發生碰撞。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根據菲律賓海岸警衛隊,一艘菲律賓漁船被一艘身份不明的「外國商船」撞沈後,導致3人死亡,小馬可仕已下令調查。菲律賓方面認為,對「馬德雷山號」的補給任務和維護,是符合其國內法和國際法的常規行動的一部分,並確保菲律賓軍事人員的安全和福祉。
綜合外媒報道,菲律賓國安會表示,「西菲律賓海國家特遣部隊」(NTF-WPS)4日已成功為駐紮在仁愛礁的擱淺軍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上的軍事人員,執行了一次人員輪調和補給任務。中國海警依法對菲船隻進行「嚴正警告、全程跟監、有效規制」。」 「研究人員相信,未來它們可以為軟性電子(flexible electronics)、微型感測器、更薄的太陽能電池、加密量子通訊做出貢獻。
今年首個諾貝爾獎項醫學獎2日在斯德哥爾摩公布,3日頒發物理獎,4日揭曉化學獎,5日公布文學獎。艾吉莫夫則為美國奈米晶體科技公司工作。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4日揭曉,由科學家巴汶帝、布魯斯、艾吉莫夫3人共享殊榮,他們因「量子點」的發現與合成而獲獎。周必泰回憶,當時演講會場大爆滿,因為量子點的研究,大家都認為他會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因為量子點屬於「起始的研究」,只要是起始的研究,加上世界普及,獲獎機率便很高。
現年78歲的艾吉莫夫在前蘇聯出生,他曾在瓦維洛夫國立光學研究所(Vavilov State Optical Institute)工作,之後移居美國。艾吉莫夫則是為美國奈米晶體科技公司(Nanocrystals Technology)工作。
量子點是非常小的奈米晶體,它們的尺寸決定了其特性。化學獎得主名單原定瑞典時間上午11時45分揭曉,但瑞典多家媒體4日上午報導,得主名單疑似被提前揭露,且與實際獲獎者相同。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智慧生物工程專題中心執行長陳培菱也提到,奈米科技在二十幾年前是新興領域,當時就有預期奈米科技會得獎,其中量子點是已經「開花結果」的研究。(圖取自Nobel Prize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諾貝爾化學獎3得主為奈米科技奠基礎,發現量子點影響LED、癌症手術 (中央社)諾貝爾頒獎單位4日宣布,2023年化學獎得主為巴汶帝、布魯斯、艾吉莫夫,他們因為「量子點的發現與合成」獲得表彰。
62歲的巴汶帝生於巴黎,在法國、突尼西亞、美國長大,他曾跟隨布魯斯做博士後研究,接著於1990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1996年成為教授。2023年化學獎4日揭曉,得主為巴汶帝、布魯斯、艾吉莫夫。」 巴汶帝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周必泰也說,若以學術來看,量子點可以應用在很多範圍,現在也有將量子點運用在太陽能電池上,雖然效率不好但便宜,另外也有人用於催化反應。
1999年,艾吉莫夫獲聘為奈米晶體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諾貝爾獎得主……成功製造出這麼小的粒子,其特性由量子現象決定。
針對得獎名單提早外流,頒獎單位則稱「深感遺憾」。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兼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周必泰說,奈米科研發展悠久,在1975年的半導體低溫實驗時就有看到發光的現象,現在定義為量子點,而獲獎者之一布魯斯其實最初是做其他基礎研究,後來因所在的貝爾實驗室轉型因而轉研發「量子點」。
巴汶帝告訴記者,他並未看到外流的報導,因此獲獎消息仍讓他感到很「震驚」。布魯斯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而對於得獎名單外洩,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艾利格倫(Hans Ellegren)在記者會上公開道歉並表示:「這件事當然非常不幸,我們對發生的狀況深感遺憾。布魯斯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周必泰表示,布魯斯在十多年前曾來台演講,他長得很高,演講非常清晰,彷彿托福考試一般,確實是一個人才,縱使他話不多,但思路超級敏捷。綜合《路透社》與《法新社》報導,奈米顆粒和量子點的應用範圍包括LED燈、電視螢幕,以及在切除癌症組織時指引外科醫師。
這些被稱為量子點的粒子現在在奈米科技領域非常重要。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學者柏托齊(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學者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美國學者夏普里斯(K. Barry Sharpless),他們因為在「點擊化學與生物正交化學」方面的成就而獲獎。
現年80歲的布魯斯1972年受雇於貝爾實驗室(AT&T Bell Laboratories),在那裡度過23年,多數時間都在研究奈米晶體。研究量子點獲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魯斯曾來台演講 (中央社)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因發現與合成量子點而獲獎,學者指出,量子點應用範圍廣,得主之一布魯斯十多年前曾來台演講,當時會場大爆滿,因為他被視為獲獎大熱門,「時間早晚而已」。
Learn more about the 2023 #NobelPrize in Chemistry Press release: https://t.co/BGKlFoyT7A Popular information: https://t.co/27fOMthjC6 Advanced information: https://t.co/8eAnDVtM9k pic.twitter.com/M33UpKHGeV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4, 2023 Today quantum do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nanotechnologys toolbox. The 2023 #NobelPrize laureates in chemistry have all been pioneers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nanoworld. pic.twitter.com/Yjj3FqpM2X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4, 2023 巴汶帝目前服務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深受矚目的和平獎是唯一在奧斯陸頒發的獎項,於6日揭曉,經濟學獎於9日公布。
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兼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周必泰說,奈米科研發展悠久,在1975年的半導體低溫實驗時就有看到發光的現象,現在定義為量子點,而獲獎者之一布魯斯其實最初是做其他基礎研究,後來因所在的貝爾實驗室轉型因而轉研發「量子點」。已有逾百年歷史的諾貝爾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頒發,獎金高達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50萬元)。現年78歲的艾吉莫夫在前蘇聯出生,他曾在瓦維洛夫國立光學研究所(Vavilov State Optical Institute)工作,之後移居美國。周必泰也說,若以學術來看,量子點可以應用在很多範圍,現在也有將量子點運用在太陽能電池上,雖然效率不好但便宜,另外也有人用於催化反應。
周必泰回憶,當時演講會場大爆滿,因為量子點的研究,大家都認為他會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因為量子點屬於「起始的研究」,只要是起始的研究,加上世界普及,獲獎機率便很高。」 巴汶帝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布魯斯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量子點是非常小的奈米晶體,它們的尺寸決定了其特性。
今年首個諾貝爾獎項醫學獎2日在斯德哥爾摩公布,3日頒發物理獎,4日揭曉化學獎,5日公布文學獎。艾吉莫夫則為美國奈米晶體科技公司工作。
62歲的巴汶帝生於巴黎,在法國、突尼西亞、美國長大,他曾跟隨布魯斯做博士後研究,接著於1990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1996年成為教授。而對於得獎名單外洩,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艾利格倫(Hans Ellegren)在記者會上公開道歉並表示:「這件事當然非常不幸,我們對發生的狀況深感遺憾。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學者柏托齊(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學者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美國學者夏普里斯(K. Barry Sharpless),他們因為在「點擊化學與生物正交化學」方面的成就而獲獎。」 「研究人員相信,未來它們可以為軟性電子(flexible electronics)、微型感測器、更薄的太陽能電池、加密量子通訊做出貢獻。
諾貝爾化學獎,3科學家研究量子點獲殊榮 (中央社)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由科學家巴汶帝(Moungi G. Bawendi)、布魯斯(Louis E. Brus)、艾吉莫夫(Alexei I. Ekimov)3人共享殊榮。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諾貝爾獎得主……成功製造出這麼小的粒子,其特性由量子現象決定。
2023年化學獎4日揭曉,得主為巴汶帝、布魯斯、艾吉莫夫。針對得獎名單提早外流,頒獎單位則稱「深感遺憾」。
布魯斯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現年80歲的布魯斯1972年受雇於貝爾實驗室(AT&T Bell Laboratories),在那裡度過23年,多數時間都在研究奈米晶體。